当前位置: 网站首页 > 新闻资讯  > 行业动态

同比增长4.3% “过万亿”对合肥意味着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1年4月21 浏览次数:4444

铺开中国经济版图,一群精英云集的“万亿俱乐部”城市星光熠熠。在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,市统计局正式发布:2020年,合肥实现生产总值10045.72亿元,同比增长4.3%,迈入“万亿俱乐部”。

截至2021年1月26日,2019年7个9000亿级别的城市中,已有6个过万亿。这也意味着,中国的“万亿俱乐部”城市已扩容至23个。

从创新成果喷涌到“产业地标”成长,从营商环境打造到重大项目引领,从经济结构升级到城市能级跃升……2020年,合肥守住“保”的底线,筑牢“稳”的基础,汇聚向上动能,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,经济发展量质齐升,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全省、好于预期,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。

五年连跨五级千亿台阶

地区生产总值(GDP)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一个“显示屏”。在经济数据中,“GDP过万亿”是一个重要指标,它意味着一个城市具备相当的经济综合实力,以及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。

关键数字,蕴藏发展密码。2000年,合肥生产总值只有487.51亿元;2005年,合肥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大关,实现1074.38亿元,随后经济实力持续跃升,“十三五”期间连跨五个千亿台阶,2020年正式步入“万亿时代”。

此次合肥的“过万亿”,意味着安徽首个万亿城市诞生,对于长三角城市群来说也意义非凡。此前,长三角分布着上海、苏州、杭州、南京、宁波和无锡6个“万亿俱乐部”城市,2020年再添合肥、南通两位新成员,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。

大战大考炼真金。百年大变局之下,疫情突袭,汛情考验,严峻的挑战,合肥经济增速走出一条反弹曲线:一季度-9.8%,上半年0.2%,前三季度2.7%,全年4.3%。跃动的数字,凸显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成色。

“经济总量过万亿,体现了城市能级和区域位势的提升,增强了我们在区域发展中的信心。”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表示,这也标志着合肥实现了建设现代化大城市、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阶段性目标。

对于合肥来说,迈上万亿台阶,是数字,更是标志;是里程碑,更是新起点。

在合工大战略研究所所长傅为忠看来,对于合肥来说,“过万亿”是一个新起点,为合肥“十四五”以及更远未来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他认为,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局来看,“过万亿”的到来,有利于合肥在“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国内国际双循环”的新发展格局之下,吸纳更多的优质资源要素,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,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,并在长三角内跻身第一阵营。

蕴藏实打实的“含金量”

“外部环境复杂多变,疫情汛情叠加考验,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这样的速度,实现了预期目标,充分反映合肥经济发展的韧性强,城市发展的质量高。”朱胜利分析道。

纵观三次产业结构,“稳”成为重要的关键词——第一产业增加值332.32亿元,增长1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3579.51亿元,增长6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6133.89亿元,增长3.0%。其中,工业增加值实现2072.32亿元,同比增长7.5%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4.5%,同比提高15.4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3%。

新增速,昂扬向上——单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90个月新高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创44个月新高、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创39个月新高;

新产业,蓬勃兴起——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.5%。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28.5%、41.3%和31.7%;

新产品,逆势增长——集成电路产量7.31亿块、增长11.7%,笔记本电脑3060.84万台、增长39.7%,汽车58.63万辆、增长30.5%,太阳能电池增长73.0%,智能手表增长40.1%。

作为联想集团在合肥投资的全球最大PC研发制造基地,联宝科技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业绩,成为合肥首个千亿企业。联宝科技首席执行官柏鹏认为,创新是合肥发展的源动力,也是联宝科技前进的主引擎,持续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投入,才能带动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转型升级。

经济奔跑的速度,来源于坚实的产业实力和牢固的创新基底。2020年,合肥创新实施重点产业“链长制”,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;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,26个协同创新平台集聚效应持续增强;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9户、创历史新高,总数达3328家;新增上市公司12家,其中科创板新增7家、居省会城市第一……种种因素拉动经济强劲反弹、逆势上扬。

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、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、安徽大学教授胡艳表示,创新引领驱动发展,是合肥的固有基因。基于这样的条件,合肥通过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战新产业,拉动整个城市向高质量转型发展。

“三驾马车”凝聚起合力

“韧性”是经济壮大的基础,“活力”则是经济增长的动力。观察2020年合肥主要经济指标,可以发现,投资、消费和出口“三驾马车”的拉动力增强,“六稳”“六保”成为经济前行的关键。

“2020年,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:在顶层设计上做好‘六稳’工作,落实‘六保’任务,全年减税降费达220亿元,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”朱胜利表示。

稳投资,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一环。在危机中育先机,大项目的推进成为制胜一招。从年初的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(云)签约,8个项目总投资1020亿元;到9月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“云签约”再收111个项目总投资1509亿元……2020年,合肥市新招百亿元工业企业7个、50亿至100亿元项目4个。蔚来汽车中国总部、欧菲光等91家总部类项目相继落户,创历史新高。

一批大项目落地,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。数据显示,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.7%。高技术产业、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都呈现两位数增长。另外,在“新基建”大潮之下,全市新建5G基站超8000个,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,在建智能充电场站194座、智能充电设施1.2万个,为未来发展积蓄后劲。

一个个直播间内,主播通过线上渠道全力推介特色产品;一条条大街小巷,生活烟火气不断升腾,在各种新业态的带领下,合肥消费回暖步伐加快,升级消费表现活跃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3.76亿元,增长3.1%。其中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13.82亿元,同比增长45.9%,连续11个月保持40%以上快速增长。

2020年9月5日15时8分,首趟合肥—杜尔日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启程,驶往欧洲西部的法国,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第24条线路正式运营。“钢铁长龙”,为合肥的进出口增添动力。数据显示,全市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74.87亿美元,占全省的48%,同比增长16.4%。其中,出口227.96亿美元,增长12.8%;进口146.91亿美元,增长22.4%。

“万亿起点”合肥再出发

经济的高质量发展,当以民生福祉为本,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数据显示,2020年,我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,就业稳定。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83元,同比增长6.3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2元,增长8.1%;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.14万人,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9%。

在这样的成就下,站在“万亿”新起点,合肥如何在“十四五”开好局、起好步?在刚刚过去的市“两会”上,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,要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,勇当科技创新的“国家队”,努力把科技创新“关键变量”变成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。同时,继续全力打造战新产业聚集地,用好链长制、群长制,实施补链固链强链工程,使“2833”产业集群形成强势增长极,聚焦“芯屏汽合”“集终生智”精耕细作,让“当家产业”早日变成支柱产业。

2021年1月12日,合肥—神州数码信创总部基地项目落户。神州数码集团副总裁、神州信创集团总裁韩智敏感慨,“合肥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创新意识非常强烈,我们从一个月的谈判,到40天的协议达成,看中的正是这份魄力和速度。”

“在城市洗牌的过程中,早走几步,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。”朱胜利认为,当前,合肥面临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,在国家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大背景下,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,科教资源丰富,产业优势明显,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更为重要,面临的机会也多,这些都将为未来发展赢得先机。

另外,当前城镇化的一大新特点是,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,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顺势而为。朱胜利表示,合肥将乘改革开放东风,打响自贸试验区、服务贸易试点市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、进口贸易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品牌,提升创新策源力、产业竞争力、城市承载力、人才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,聚力打造“五高地一示范”,在未来实现新跨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