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 网站首页 > 新闻资讯  > 行业动态

住建部专家点赞合肥城市管理提升行动

发布时间:2017年6月16 浏览次数:858

6月13日,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年会在合肥市滨湖新区召开。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司长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表示,合肥市正在开展的城市管理提升行动,与住建部开展的“城市双修”试点一脉相承。他还建议,老城区把更多公共空间留给市民。

  默契 城市管理提升与“双修”相辅相成

  孙安军介绍,目前住建部正在少数城市试点“城市双修”。“双修”是指“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”,前者主要为保护自然资源、修复生态环境、推进海绵城市;后者是用更新织补的理念,拆除违章建筑,修复城市设施、空间环境、景观风貌。

  今年3月,合肥市被正式列入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。合肥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,将以城市设计为手段,进一步做好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的城市“双修”工作。3月底,合肥市全面启动了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。孙安军对此予以了肯定。

  “自然生态比人工景观更重要,关注民生比关注形象更重要。”在他看来,合肥市的做法与住建部推广的“城市双修”理念是一脉相承的,是全面综合的系统工程。城市“双修”之后,更需要精细化的管理,来让这样的双修成效维持下去。

  点赞 滨湖新区成生态优先现实案例

  滨湖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,多年来,滨湖新区一直遵循生态自然的理念,综合利用国内外先进治水技术,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。重点塑造城湖共生的生态体系,采用略带连环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串联外湖、内湖、河流和绿廊。

  孙安军透露,他曾于滨湖新区刚启动建设的时候来过,这些年也来了多次。从起初的围堰湿地,到如今十五里河、塘西河、北涝圩、派河四条生态景观带渗透入城市建成区,这里已经形成“河流-滩涂湿地-巢湖”的多级生态空间网络格局。

  这次的年会,是这项会议首次在安徽举办,其中有何机缘?孙安军表示,滨湖新区的生态修复已经从“点”到“线”扩到“面”,成效显著,这里是合肥市坚持生态宜居优先原则的现实案例。年会论坛环节结束之后,与会专家还将在滨湖新区实地考察。

  建议 把老城区更多公共空间留给市民

  近期,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“篮球场与广场舞”之争,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。孙安军认为,这个热点事件折射的就是不少城市公共服务场所很少,不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困境。

  合肥市是国家森林城市,公共绿化方面基础很好。以老城区为例,就有包公园、逍遥津公园、杏花公园,这些公园的景色优美、级别也不低。但在孙安军看来,老城区的公园略显“老态”,城市绿地也一定程度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。

  孙安军认为,城市“双修”也好,“管理提升”也好,重点都在于“补短板”。“城市土地资源珍贵,老城区更是寸土寸金。”为此,孙安军建议,以群众的满意为指引,合肥市在老城区拆除违建之后,可以把更多的公共空间留给城市绿地,还给市民。

  声音 建低碳城市普通市民大有可为

  今年初,合肥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三批“低碳城市”试点,目前合肥市也出台了试点建设方案。城市低碳试点,听上去十分“高大上”。普通市民可以做些什么呢?孙安军表示,“低碳城市”不仅政府、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,每一个市民也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
  大家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,实现低碳生活,市民能做的有很多,包括减少高碳能源消耗、绿色出行、垃圾物再利用等。比如,外出的时候,可以尽量少开车,多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,现在共享单车也很方便,骑自行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“现今很多人虽然想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,但为了方便快捷,仍会选择私家车。”孙安军看来,这也在另外一方面倒逼政府部门,加快建成四通八达、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,增加公共交通、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出行吸引力。